一百六十二章:坚壁清野

作者:实在闲得疼 ||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霸体巫师 农家小福女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攻约梁山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诸天信条 破灭虚空 决战龙腾 我能升级万物 战场合同工

四月下旬,正在大干快上的根据地来了客人。

李家确实用军功为子弟谋取到了举人功名,只可惜那个子弟不是李维达,而是大房的长孙。

早有心理准备的李维达没有不开心。

李家当官的大有人在,最厉害的是已经去世多年祖父,担任过漕运总督、巡抚、尚书,两袖金风。

而李维达一直觉得做生意要比读书做官自在,没想着去做个下县的父母官。

他其实也没吃亏,他在李家的地位拔高了一大截,变成了最受重视的子弟之一,如今整个北方的生意都归他管理。

原本管理北边生意的李家子弟都是常驻山海关。

原因是辽东那一边的生意有搞头,那里有几万、十几万拿着几百万辽饷的边军士卒、官宦,市场很大。

按理说李维达也应该去山海关内的李家分号坐镇。

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应该立足张家口,充分利用跟宣大总督接上的关系。

这一两个月,张家口的绝大多数商号都在忙着积攒粮食。

那是他们中有人接到了粮食订单,采购量巨大,价格高于市价至少五成。

古代不比后世,粮食所以是最大的生意没有之一。

大商贾都涉足粮食生意。

即便是大盐商,他们的盐引也是需要用粮食交换的。

李家根深叶茂,商号遍布边镇和运河沿线,粮食生意一样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在张家口经营多年的李维达心里清楚这段时间出高价买粮食的是谁。

所以特意派李掌柜跟随前来交割煤炭的何守业去了根据地。

他要把掌握的情报告知黄毅,却又怕事情败露连累自己,所以没有写信。

而是派遣李掌柜去传口信,也顺带着认识一下地方,方便以后的联络。

李管事名叫李来福做事稳重,最初就是他跟黄毅打交道,并且引荐了黄毅。

李维达对他是比较放心的。

李来福来到根据地所在的盆地后,只觉得耳目一新。

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里郁郁葱葱,老百姓的脸上看不到菜色,绝大多数眼睛明亮容光焕发。

此时根据地城池仅仅是修成了北面一尺二厚一丈二尺高的单墙,其余部分全都是原木寨墙,但是集中力量完成了北城门楼子。

用石头修葺城墙换下来的原木不会被烧火,绝大多数可以用作打制门窗、家具的木料。

黄毅的府邸还没开工,现在的他居住在城门楼子的第三层。

城门楼子长约十二丈、宽四丈、总高六丈六尺。

两丈以下除了城门洞以外其余部分都是实心的,现在是根据地总部机关所在地。

一层临时用作办公楼、二层是接待室、总部餐厅。

第三层当然是黄毅以及伺候黄毅饮食起居的张氏、左芳莲、叶惠玲、小九包括几个值班亲卫的卧室。

做红娘促成根据地里的男男女女组建家庭一直都是张氏、孙素珠、杜翠兰等等十几个最早跟随黄毅的女子负责。

这段时间已经诞生了三百多个小家庭。

但是左芳莲、叶惠玲、小九的眼角高,纵然黄毅不止一次表态她们有选择夫婿的自由,也无济于事。

她们宁可守在黄毅身边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老婆。

黄毅确实需要人伺候,还需要人做秘书之类的工作,这几个女人懂礼节还长得漂亮,故而乐得她们留在身边。

城门楼子其实不大,按照后世的算法,一层楼的使用面积仅仅是四百平方米左右。

但是因为用上了水泥混凝土浇筑,不是木板楼梯、楼板那样走上去嘎吱嘎吱作响,使得上了城门楼子的李来福叹为观止。

黄毅在二楼总部餐厅宴请李来福,哦!不对,黄毅一直秉持艰苦奋斗的一贯作风,在根据地里没有操办过宴席。

今天来了客人,只不过是增加了几样炒菜,喝几杯酒罢了。

李来福仅仅是一介商贾,已经被根据地的气魄震撼到了,他诚惶诚恐坐下,说了一堆敬佩、赞叹的话语。

说得最多的是他进入山口后的感慨,因为眼前的景象给他豁然开朗的感觉。

根据地是个群山围绕的盆地,周围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盆地。

黄毅带着几千人来此定居当然要在方便防守的情况下解决出行难的大问题。

因此尽可能在南边开山取石,现如今经南山口已经能够满足马车直通根据地城池。

也仅仅是这里能够通行马车,其他的山口只能牵马步行翻越。

发现大量敌人来袭,堵住这个最重要的山口坚守,派火铳手监视几个只能步行通过的山口,至少能够为根据地争取七八天时间进行坚壁清野。

如果是滴水成冰的冬天,防守山口就不容易了,因为“无名河”会冰冻成一条宽阔的大路。

当然,敌人真的是在冬天杀来,也就用不着为坚壁清野争取时间,因为黄毅原本的计划就是所有人都居住在城池里过冬。

李管事虽然不懂兵法,但是能够看得出山口那儿易守难攻,也看出来山口之所以能够通行马车,是因为刚刚开凿了道路。

他当然充满溢美之词,说了许多恭维话后才切入主题,讲了此行的目的。

黄毅耐心听完,脸上波澜不惊,因为他本来就知道晋商卖国,他们一直都在往辽东贩卖粮食、铁料等等违禁品。

知道了又待如何?

就凭黄毅现有的影响力、实力,根本不可能管得了那些卖国晋商。

况且管住了张家口也没什么用,边口多着呢,商贾无孔不入,他们一样的可以从杀虎口、独石口、大安口出关。

此时的情况还发生了变化,只要有当地的向导带路,用不着通过有军队驻守的边口,货物都能出关。

那是因为明朝末年,朝廷腐朽不堪,边事崩塌。

历史记载仅仅是宣府镇就有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边墙一千一百一十六里,毁坏的地方有二百处之多。

减去一大半是毁坏在人迹罕至的山区,也肯定有不少边墙坍塌的地方可以通行。

相邻推荐: 斗罗:摸鱼的我被女神听到心声这该死的求生欲[穿书]讨逆睡醒的相府千金[重生]开局召唤西厂厂花斯文败类穿越西汉之萧楚风云录大姑爷小书生反串刀皇